
李剑清,(1977— ),文艺学硕士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创新人才“学术带头人”。现任民盟宝鸡文理学院总支副主委。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理事、中国史记研究学会会员、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、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员、陕西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、宝鸡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等。
一、教学科研情况
长期从事文学理论、中国文学批评史、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、艺术概论、关辅世族文化等课程的教学。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,极为重视培养同学的理论思维和创新意识,引导同学进行探索性学习,深受历届同学的好评。教学成果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、二等奖。
学术研究主要围绕中古文学、文化及文学理论等领域,吸收文学地理学、文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学科方法,在陆机研究、西晋文风演变、关辅家族文化与文学观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,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,2016年11月应邀出访韩国参加国立庆北大学“文字与文化”国际学术研讨会。迄今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“地域分野:
汉晋之际文士流徙与文学研究”(13CZW027)。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百年蓄势:
3世纪至4世纪关辅世族文化习性与文学观念”(09XJCZH001);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、校级重点课题3项;在《文学遗产》、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、《文艺报》、《当代文坛》、《小说评论》、《河北大学学报》、《河南社会科学》等权威、核心期(报)刊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30多篇被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》、《新华文摘》等索引。在国际学术刊物《退溪学与儒教文化》、《岭南学》(韩国)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。出版学术专著2部,《关辅世族文化习性与文学观念研究——以3世纪至4世纪的百年为中心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4)与《西晋文风演变研究》(陕西人民出版社、2010)。
二、代表性成果
1.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“百年蓄势:
3世纪至4世纪关辅世族文化习性与文学观念”(2009——2014)
2.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“地域分野:
汉晋之际文士流徙与文学研究”(2013——2017)
3.《关辅世族文化习性与文学观念研究——以3世纪至4世纪的百年为中心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4
4.《西晋文风演变研究》陕西人民出版社、2010
5.《元康二年陆云未曾入洛——与顾农先生<陆机还乡及其相关作品>商榷》《文学遗产》(权威)2014.4
6.《韩中儒教文化认知:
唐前四史韩半岛文献渊源疏证及现代阐释》《退溪学与儒教文化》(韩)2016.8
7.《自然性身体的展示与自赎:
魏晋人的思想世界与生活世界》《岭南学》(韩)2017
8.《重建文学的政治伦理维度》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2011,6
9.《想象与虚构的力量》(《文艺报》2009,10,26)
三、主持项目
“地域分野:
汉晋之际文士流徙与文学研究” 2013——2017年,国家社科青年项目(13CZW027)
“百年蓄势:
3世纪——4世纪关辅世族文化习性与文学观念”2009——2014年,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(09XJCZH001)
“西晋文风演变与陕西文学氛围重构”2008——2010年,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
“从学科意识到问题意识:
新世纪文学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变”2013——2017,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
四、主要获奖
2005年获学院“助教科研奖”;
2009年获宝鸡市“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”;
2010年入选学院高层次人才“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”;
2011年获宝鸡市“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”;
2011年获宝鸡文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“青年学术奖一等奖”;
2013年入选学院高层次人才“学术带头人”;
2013年获宝鸡市“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”;
2014年获陕西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二等奖;
2014年获民盟陕西省委盟务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;
2014年获宝鸡文理学院优秀教师;
2015年获宝鸡市“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”;
2015年获陕西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优秀奖;
2016年获陕西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优秀奖;
2017年获宝鸡市“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”;